央广网重庆9月26日消息9月17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游人来来往往。在十八梯眼镜面馆,传承人蒋树林正忙着给一碗碗面条打佐料。
“现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三四百碗面,远超以前。”蒋树林微笑着说。这碗拥有30多年历史的重庆小面,见证了十八梯的衰败、发展与重生。2021年9月,迭代升级后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开门迎客,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十八梯的变迁,是渝中推进城市更新进程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总书记指引下,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崭新风貌昂扬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鸟瞰渝中半岛(央广网发 王正坤 摄)
城市更新,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渝中深入推进以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为主的城市更新行动,先后推出了“一梯一道两巷两厂”等城市更新典型案例。2021年,渝中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
城市更新+文化:在拆与留之间传承“母城”文脉
上午9时,渝中山城巷爱情小巷,过往游客被眼前一头红发的老太太所吸引。老人名叫周英碧,1956年出生于山城巷,是山城巷的原住民。虽已年过花甲,但周英碧仍保留着重庆女孩爱美、热情的天性,一头红发梳成发髻,一袭黄色连衣裙别致优雅。
“现在的山城巷保留了原来的民居院落、吊脚楼、防空洞……看起来跟我们小时候一模一样,细看又有点不一样,更美观、更新了!”周英碧对着这条再熟悉不过的小巷侃侃而谈。
修复前的山城巷(左)和2021年修复后的山城巷(右)(央广网发 渝中区住建委供图)
山城巷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是明清以来延续至今的古老居住街区。为了坚持“最大程度保留老建筑墙面的纹理脉络和原汁原味的烟火气”的建造原则,负责打造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团队,从设计到修复,都下了不少功夫。
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主理人黄恒介绍,团队在保护修缮的过程中,完全尊重了每一栋老民居、老院落、老建筑最初的样貌,在基于原有轮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立面的“微整形”。
“我们在保护修缮厚庐时,对原始墙面进行了封存保护,破损门窗也更换为当时样式的木质门窗,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布局,这样在彰显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的同时,也适应时代的现实需要。”黄恒举例称。
为让游客在这里充分领略重庆的魅力,山城巷还保留了原来开设的烧饼铺、熨斗糕铺、老茶馆和火锅店等。近期,山城巷入选自然资源部城市更新案例名单。
改造后的山城巷步道(央广网发 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山城巷以精细化、小规模、低冲击方式做好保护修缮,留住重庆‘母城’记忆,传承重庆历史文脉。”渝中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明功认为,山城巷的探索具有样本意义,从原来的“大拆大建”到“微更新”,从“拆改留”向“留改拆增升”,背后传递的是城市更新理念的转变。
在改造十八梯的过程中,渝中也坚持以留住“母城”记忆为出发点,挖掘出“较场揽胜”“佛崖夕照”“黄葛挂月”等十八景,通过修复和改造,重现巴渝山城的建筑特征和风情特色。
“老字号的核心还是传承,十八梯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就跟这碗面一样,背后是历史的沉淀和积累。”蒋树林告诉记者,1988年,十八梯眼镜面馆开业,30多年来,面馆已“微更新”多次,但传统的味道一直没变。这样的故事还在十八梯延续。
十八梯夜市(央广网发 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重点文物云集。149处不可移动文物,星星点点散落在渝中的大街小巷,承载着巴渝文化、革命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人文底蕴。
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是渝中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渝中全力推进红岩、曾家岩和虎头岩等“红色三岩”建设,加强以红岩村、周公馆、民主党派陈列馆等为代表的红色阵地建设,强化区域内红色馆址联动,高水平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展示窗口。
“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张明功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渝中才有了自己独特的“母城”气质。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通过文化赋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更新下的文化焕新、商业焕新、服务焕新。
城市更新+产业:背街小巷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午12时,“李子坝轨道穿楼”打卡点,人头攒动。即便是高温天气,游客们依旧充满激情,与轨道交通近距离合影,拍摄“口吞列车”“施魔法促列车穿楼”“轨道交通手上行”等创意图片及视频。
游客“打卡”李子坝轨道穿楼(央广网发 王欢 摄)
为了给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心的观赏环境,渝中在观看“轨道穿楼”的最佳位置,再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观景平台,能同时容纳旅游大巴6辆、游客约5000人。
“旁边的老居民楼也改造成了文创园,在轨道站里就能吃喝玩乐。这样的‘打卡’体验真的太棒了!”游客李磊兴奋地说道。2分钟前,他在李子坝观景平台举着手机,拍下了轨道穿楼而过的建筑奇观。
离观景平台不远的戴家巷,也是渝中的著名“网红景点”。走进小巷,文艺风扑面而来,原本斑驳的墙壁“摇身一变”成为橱窗式景墙,随处可见的创意彩绘、霓虹店招令人耳目一新。
强化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是城市更新的目的之一,而产业发展则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一环。
“在戴家巷项目中,渝中特别保留了7200平方米的老旧建筑,并新建临时商业建筑1100平方米,打造核心商业区。”重庆长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黄楠负责戴家巷休闲文旅街区的运营,在她看来,改造后的戴家巷,居民出行更方便,街区居住品质也大为提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政府出资实施片区环境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补齐、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同时,兴旺的商业氛围加快了居民自主更新的步伐。很多住在小巷的居民,开始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发进行二三层及以上的更新改造,让该区域集聚了不少特色小店。
戴家巷崖壁步道(央广网发 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我和妻子盘下这个地方,一直作为自己的私人茶室,随着戴家巷建成并对外开放,我们希望和更多爱茶之人分享这里。”身为设计师的张华伟在戴家巷开了一家主营茶类饮品的小店,随着街区人流量增加,小店生意越来越好。
有着同样感触的,还有位于渝中一厂影视园的一众企业。这里原为重庆印制一厂所在地,过去承担着重庆和川东地区的课本、图书和期刊的印刷工作。随着时代变迁,印制一厂的功用不再,渝中在原址进行有机更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集群地。
“大家都能在这里各安其位,追逐梦想。”广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基地主管黄建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来到一厂影视园,就认定了这个“理想之地”。
此后,越来越多有趣的项目在此相聚:开心麻花,把智慧与快乐拧成舞台剧带进园区;新看文化传播,为行业输送强有力的创意支持;来自异国的重庆女婿,用老厂区地下室开起了一家潮范儿十足的咖啡店……类似的企业,一厂影视园目前已入驻23家,入驻率达到85%。
一厂影视园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集群地(央广网发 一厂影视园供图)
在两江交汇的渝中朝天门,重庆来福士不仅带来一座“朝天扬帆”的地标,更打造了一个现象级城市综合体。开业三年来,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不断上演着“首店上新”。同时,随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的落户,重庆来福士吸引了包括渣打银行、新加坡企发局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涉外机构入驻,不断助力激发城市消费潜力,焕新升级消费形态。
渝中的文气、商气、人气,在不经意间交融展现、互促发展。
“城市更新的意义不仅仅是保存‘人间烟火’,它通过高度复合的业态规划,融合城市商务休闲功能、消费功能、文化功能,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渝中区商务委党委书记、主任江南表示,将城市更新与产业植入相结合,使更新片区从等待“输血”向完善自身“造血”功能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庆云端之眼、来福士水晶连廊等高空消费项目备受游客青睐(央广网发 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渝中已形成了以洪崖洞、十八梯、鹅岭贰厂、山城巷等为代表的城市文旅地标,打造了长江索道、来福士水晶连廊、重庆云端之眼等高空消费项目。2021年,渝中共接待游客50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29.7%,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位居全市第一。
城市更新+民生:让老旧小区“好看”又“好住”
晚上8时,渝中医学院路小区居民陈国英下楼散步。昔日的老旧小区已加装电梯,幸福生活“一键直达”。
医学院路小区经改造后焕然一新(央广网发 渝中区住建委供图)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狼藉,产权复杂,没有物业,连每月每户5元的清洁费都无法足额收取,‘老破旧’‘脏乱差’的问题让大家烦恼不已。”回忆起当年的情况,陈国英连连摆手说道。
让城市的“面子”更靓丽,让居民生活的“里子”更舒心。2020年11月,医学院路小区搭上了城市更新的快车,被纳入渝中老旧小区综合品质提升示范项目。
“小区整治了住宅楼外墙安全隐患、升级了绿化环境、改造了公共楼道、加装了电梯、新增了停车位……感觉现在变成了一个‘新小区’,幸福指数‘噌噌噌’往上涨。”陈国英说。
老旧小区改好,还要管好。为此,医学院路小区引入了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召开业主大会,建立合理的物业管理费收缴制度;盘活低效闲置空间,用于社区食堂、便民服务、商业出租,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可获得稳定收入。
张明功坦言,渝中生活着约60万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居住环境、住房条件、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日趋严重,辖区内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1076万平方米,占住宅总面积46%以上。
老旧小区内增设的健身场地成了居民健身、遛娃的好去处(央广网发 渝中区住建委供图)
在此背景下,渝中自2020年起,将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4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渝中拟改造完成除征收片区外的所有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
在渝中桂花园新村,“回家小道”变身“漫行步道”的故事也在上演。297级台阶的状元步道上,百姓讲坛、言和调解室、“百姓议事”院坝等各类基层社会治理场所依次排列,错落有致,社区文化在这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桂花园新村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盼,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田野介绍道。
城市更新带动渝中宜居宜业宜游(央广网发 王欢 摄)
随着城市更新向全域推开、向纵深推进,渝中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城市更新答卷: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1年底,渝中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中提升全域整体价值,全力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加速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青春有张不老的脸”。时代在发展,城市在更新,老城焕新颜一步步走来。一直在“升级”和“进化”的渝中,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繁荣,为山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来源:央广网
分享来源:华商报网 http://news.hsw.cn/system/2022/0927/1526459.shtml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邮箱:tousu@wyw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