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动南阳住房 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已绑定手机
伦佐 发表于:2022-10-19 23:35:4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37
  日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支持南阳市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推动南阳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南阳为样本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阳市开展战略合作,以南阳为样本,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在此础上,研究建立适应副中心城市要求的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强化标准引领,补短板强弱项,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提供支撑。
  聚焦品质提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更新,支持南阳创建省级及以上城市更新试点,指导南阳实施城市更新提质三年行动,系统推进“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上水平,打造经典建筑、精品街区、精致城市。
  支持南阳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将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更加注重“里子工程”“避险工程”,提高防御灾害和抵御风险能力。
  开展“新城建”试点,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服务能力。
  支持南阳作为全国城市巡查试点城市,增强全周期城市管理意识,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支持邓州建设中等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开展邓州铁路站区环境生态整治提升和互通工程,治理内外城河,修复古城风貌,疏浚城乡渠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方面的作用,指导南阳加强城市总体设计、重点区域设计。以古宛城保护利用为载体,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城市肌理等保护、活化利用,彰显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风貌。加大对南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争取更多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加快住房建设和改造
  指导、支持南阳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专项债。支持南阳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城市,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大对南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中央和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范围,实现应改尽改。支持对南阳范围内地震设防7度以上地区农村住房进行抗震改造。
  推进城乡绿色低碳发展
  落实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和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指导南阳创建节水型城市,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协助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等南水北调水源地市县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指导南阳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健全前端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集运输、末端分类处置体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确保2023年底前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零填埋。指导南阳全面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支持南阳深化建筑类企业改革,做优做强做大建筑业。指导、支持骨干企业资质升级,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纳入省级重点支持企业名录。加强宣传推介,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加快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工程质量安全创优,加强对南阳工程项目创建“中州杯”、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等的指导、服务,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鲁班奖”。
  推进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
  支持南阳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推行告知承诺制和豁免清单制度、低风险小型产业项目压缩审批时间等探索创新方面加大指导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支持南阳深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试点,全面开展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推进多层次高水平建筑工人队伍建设,发展高素质专业作业企业,提升建筑业发展和吸纳就业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试点示范,组织开展相应省级试点,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向南阳倾斜。
  开展行业技术服务
  建立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协调对接机制,指导南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思维,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项目谋划储备,开展融资政策、项目包装等技术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组织协调国家和省相关技术力量、专家团队,在宜居韧性智能城市创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城市和建筑设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城乡住房建设、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提升南阳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能力水平。

分享来源:腾讯网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019A02FM000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邮箱:tousu@wywb.cn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物业外包联盟社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赣ICP备2023015604号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