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布2021年度12个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太原公布多起侵权案例...
已绑定手机
linto6718 发表于:2022-4-4 01:27:2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83
3月14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查处的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案例一:长治某公司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许可证生产医疗器械案
2020年7月2日,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发现,某公司涉嫌未取得医疗器械许可证生产、销售红外线额温枪。
经立案查明,当事人从2020年5月8日正式生产额温枪(又名红外线额温计),共计生产额温枪9601把,库存6995把,退回生产线38把,出库2568把,其中5月15日出库2400把。当事人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所生产的额温枪(又名红外线额温计)无《医疗器械注册证》。
当事人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许可证生产红外线额温计的行为已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以及所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证。”之规定。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医疗器械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医疗器械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5年内不受理相关责任人及企业提出的医疗器械许可申请:(一)生产、经营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二)未经许可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活动的;”之规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处罚结果:1、没收违法生产的红外线额温计6995把;2、处罚款肆佰叁拾万零叁仟叁佰伍拾元整(4303350元)。
案例二:太原市某热力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案
2020年11月11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首开国风上观小区居民住宅热计量用户投诉,称其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预交供热费在采暖季结束后多次反映至今仍未退费,人民网也有同类投诉。经初步核查后,办案2020年12月23日对太原市某热力公司予以立案调查。
经立案查明,首开国风上观小区由当事人所辖的第四供热分公司实施供热。小区有10栋楼(1#、2#、5#、6#、7#、8#、9#、15#、16#、17#)共2066户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按照有关规定,供热费需先按供热面积预交,待采暖季结束后按照热量表读数核算出实际供热费,按照“多退少不补”的原则进行退费。当事人未与小区业主直接签订供热合同,只是与该小区所属物业公司北京市嘉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签订了《供用热合同书》和《供热计量收费合同》。双方约定,物业公司负责收取首开国风上观小区所有住户的供热费用并向当事人缴纳,采暖季结束后当年的5月31日前,由当事人依据实际供热计量情况核算退费。同时根据《太原市城市供热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供热单位应当在每年采暖期结束后至5月31日前通知用户并办理退费。截至立案调查时,当事人未进行首开国风上观小区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供热计量核算退费工作,共涉及900余户业主,应退费金额合计1485829.14元。
当事人未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如期退还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热计量用户应退供热费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八款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构成故意拖延消费者合法退费要求的违法行为。办案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限期完成退费,处以罚款16万元。
案例三:北京某建材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案
2021年5月27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办案件线索,对北京某建材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于2021年3月15日前在太原市某家居广场内安装有3台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具体位置分别为:北门入口、淋浴室展示过道、VIP洽谈室门口,用于采集记录到店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当事人在使用上述摄像头时,并未征得消费者同意。
当事人未经消费者同意记录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鉴于当事人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的行为是科勒公司总部的统一要求,在3·15晚会曝光以后,连夜对相关设备进行了拆除,办案单位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九)项之规定,罚款5万元。
案例四:河津市某蔬菜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案
2021年2月2日,河津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津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某蔬菜部检查时,发现其销售的150筐生姜中24筐表面鲜亮,有白色挂霜痕迹,现场还存有焦亚硫酸钠44.2公斤及喷雾器2个。执法人员询问时,当事人承认其给生姜上喷洒了焦亚硫酸钠,该行为涉嫌在生姜上超范围喷洒食品添加剂。
2021年2月3日,河津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对涉案生姜进行抽样检测,并向当事人送达了检测期间告知书。2021年2月23日,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了编号为NJ-W21020521的检验检测报告单,认定“河津市某蔬菜部送检经营的生姜二氧化硫残留量项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之规定,已构成在食用农产品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河津市市场监管局依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二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没收24筐生姜、焦亚硫酸钠食品添加剂44.2公斤、喷雾器2个;没收违法所得456元;罚款55000元整。
案例五:杜某涉嫌销售侵犯汾酒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
2020年初,忻州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接群众举报,称杜某在忻府区某小区可能存在销售侵犯汾酒注册商标专用权酒品行为。接到有关案件线索后,忻州市市监执法队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联系公安部门予以配合。经市场监管执法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以及深入摸排,发现杜某自2018年以来,在未经山西杏花村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在吕梁市文水县自己家中,未经食品生产许可将自制或购买的散装白酒灌装于标有“汾酒”“老白汾酒”“青花汾酒”等外观标识的酒瓶中向太原、忻州忻府区、代县、繁峙、原平等地销售。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执法人员在杜某云加工窝点家中查获大量储存灌装容器、工具和散装白酒200余斤,价值10余万元。忻州市市监执法队同时对涉案酒28批次全部进行检验,15个批次不合格,未检出铅和甲醇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酒精度33度、总脂、乙酸乙酯偏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由于该案涉案金额大,销售网点分布广,社会影响恶劣,已达涉刑标准,市场监管部门将此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公安部门特报请省公安厅发起公安部挂牌督办。
2020年4月4日,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杜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4月30日涉案5人被批准逮捕。
2020年12月9日,忻府区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判处被告人杜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万元。
案例六:山西某游乐有限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案
2021年1月,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检总队陆续接到多名消费者举报,称位于太原市富力广场的山西某游乐有限公司,在停止经营后,一直都没有向办理预付款消费卡的消费者退费,而且无法联系到该公司具体联络人。办案单位在2021年7月9日对当事人予以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成立于2016年11月25日,2020年8月停止营业并撤场,在未全部办理预付款消费卡退款情况下,于2020年12月4日发布注销公告,办案单位及时将其重点监管。当事人于2021年5月11日向办案单位提供了从开业到停止营业的相关数据,共办理预付款消费卡4881张,应退费金额241602.3元,计725人。经办案单位督促,截至2021年9月12日,当事人直接向消费者退款107161.6元,计314人,与消费者及某公司达成游戏币转让协定,涉及金额124396元,计305人,调查终结前,剩余金额10044.7元无法核实,计106人。
当事人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未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鉴于当事人配合调查不积极,对消费者提出的退款要求故意拖延,在未办理退款且消费者无法与之联系的情况下准备办理公司注销登记,性质恶劣,办案单位决定对当事人实施从重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0044.7元,罚款90402.3元。
案例七:太原某物业公司在电价中加收其他费用案
案情简介:2021年,省价监局根据相关线索,核实当事人在转供电环节售电过程中,对向终端用户在电价中加收其他费用的某物业公司立案调查。
经查明,当事人向某供电公司缴纳电费,对502家终端用户按单一制电价收取电费,执行的电价中包含用电设施的维修管理等费用。当事人与终端用户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约定物业费中包含变、配电系统设施、设备共用部位的日常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制冷系统设施、设备公共部位的日常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等费用。其间,当事人未按照销售电价降价的规定时点和额度降低电价,对502家终端用户在物业服务费中已包含用电设施的维修管理等费用的情况下,又在电价中加收相关费用,共计获取电价差价款4941384.24元。
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四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用”的规定,综合考虑当事人有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情节,将多收电价差价款4941384.24元已全部退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责令改正价格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并处罚款247万元。
案例八:大同市云冈区某医药公司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
2021年6月17日,接大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案件线索移交函,大同市云冈区某药房涉嫌从马某个人处购进中药饮片。2021年6月21日,大同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办案人员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检查, 7月5日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在2017年-2020年期间从马某个人处购进中药饮片,马某在未经安徽省亳州市善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向当事人销售中药饮片,同时马某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因其涉嫌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非法经营额超过十万元,应属情节严重,涉嫌刑事犯罪,2020年9月26日,办案单位将相关线索材料移送大同市公安局,现由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当事人与马某通过微信、支付宝及现金结算药款。其中经查,当事人在2017年、2018年、2020年从马某处分别购进19115元、45168元、2730元的中药饮片,共计67013元,因当事人不能提供2019年相应购药的销售清单,无法确定2019年购进中药饮片金额,可确认支付药款为66849.09元,现金支付药款无法确认。故货值金额按票据数额计算为67013元。
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应承担法律责任。鉴于当事人初次违法(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当事人暂无行政处罚信息),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提供相关票据,符合《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对其作出如下处罚:罚款人民币134026元。
案例九:晋城某公司不执行政府定价加价收取供热费案
2021年,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某公司高于政府定价制定价格行为立案调查。
经立案查明,当事人2018-2019年、2019-2020年2个采暖期,违反《晋城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市区集中供热销售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向辖区内社区居委会及周边采暖用户以“维护费”名义加价收取供热费。供热费每采暖期按建筑面积每平米应收13.2元,实际收取13.95元,按使用面积每平米应收17.6元,实际收取18.6元,多收价款97.8496万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第(二)项“高于政府定价制定价格的”的违法行为。鉴于当事人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违法事实并主动提供证据材料,并将上述多收价款97.8496万元全部退还用户。办案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九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97.8496万元。
案例十:山西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告案
2021年9月,太原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山西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涉嫌发布违法广告的案件线索。执法人员立即对该案件线索进行核查,在现场检查时发现,当事人在其官方网站上自行发布“985/211定向保过班”、“校长保过班”、“圆梦计划保过班”以及“高分榜学员”的广告宣传。当事人还在其营业场所前台摆放有广告宣传页,在“师资简介”中有“赵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阅卷组组员”等广告宣传语。
当事人对通过考试作出明示的保证性承诺,利用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以及明示有相关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给予5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十一:运城市某房地产公司违规收取天然气接口费案
案情简介:2021年8月31日,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消费者反映的运城市某房地产公司违规收取政府明令取消的天然气接口费等问题进行核查,发现当事人存在违规收取政府明令取消的天然气接口费。2021年9月1日,经批准后予以立案调查。
经立案查明,当事人开发的小区商品房购房合同是2019年6月27日之后签订,虽约定天然气接口费由买受人承担,但因该收费项目取消,属于违规收取。当事人委托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按照每户2900元的标准收取天然气接口费,收取了拆迁户28户81200元,商品户11户31900元。2021年9月6日,运城市市场监管局下达了责令退款通知书,该公司在规定时限内把违规收取的31900元以现金的形式给商品房购买者予以了退还。
当事人违规收取政府明令取消的天然气接口费的行为,违反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定,办案单位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第一款之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95700元。
案例十二:阳泉某充电桩公司超收消费者价款案
2020年12月16日,阳泉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在接到举报阳泉市某充电桩公司多收电费问题后,当即向市发改委就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咨询,并在第一时间向该企业进行了情况核实。
经过调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7日,该企业在电动汽车充电经营中,谷段收费均为0.75元/千瓦时。对照规定执行的电价和服务费核算,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谷段充电最高收费应为0.7461元/千瓦时,超收0.0039元/千瓦时,此期间售电2459268.83千瓦时,超收9591.148元;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谷段充电最高收费为0.7453元/千瓦时,超收0.0047元/千瓦时,此期间售电2347755.54千瓦时,超收11034.451元;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17日谷段充电最高收费为0.7444元/千瓦时,超收0.0056元/千瓦时,此期间售电3125237.66千瓦时,超收17501.330元。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17日,超收电价合计38126.93元。
该企业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二条“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执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规定,构成价格违法行为。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二)高于或者低于政府定价制定价格的”的规定以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六条“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中的违法所得,属于价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责令经营者限期退还。难以查找多付价款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责令公告查找。经营者拒不按照前款规定退还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的价款,以及期限届满没有退还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的价款,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予以没收,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要求退还时,由经营者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决定对该企业的上述行为责令改正,并予以以下行政处罚:1.没收期限届满没有退还的价款525.84元;2、罚款114380元。
来源: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太原公布侵权案例保障合法权益
3月14日,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1年度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案例涉及个人信息、违法广告、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多个领域。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提示警示作用,着力构建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格局。
隐蔽侵权
如今,不良商家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侵犯了合法权益。例如:2021年3月,北京一家建材公司山西分公司在我市某家居广场内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在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用于采集记录到店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拆除设备,并处罚款5万元。
此外,格式条款内往往暗藏猫腻,消费者糊里糊涂就上了当。2021年8月,我市杏花岭区一家美容院给消费者出具“销售及奖赠凭证”,但商家利用格式条款免除了对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承担的更换、退货责任。杏花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认定,商家构成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其作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通过对电子秤动手脚,不法商家卖商品缺斤短两,欺骗消费者。2022年1月,杏花岭区某水产店负责人购入破坏了准确度的电子秤,用于商品的交易计量。执法人员发现,这个电子秤可以调节准确度,更具备欺骗性。依据相关法规,杏花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当事人作出没收涉案作弊秤、罚款1400元的行政处罚。
虚假宣传
为了吸引顾客,不法商家往往对商品夸大其词,甚至故意欺骗消费者。
2021年3月,尖草坪区居民常某某在一家储蓄所内租赁柜台,销售标有保健、医疗用语的“富硒磁疗能量枕”,涉嫌夸大宣传、虚构功能,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规,监管部门对其作出罚没款共计5.2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1年1月,我市一家公司在消费者正常购买49元门票的基础上,自制面值5元的所谓“安全卡”,谎称为入园游客购买“人身意外安全险”。然而,这家公司收取入园游客每人5元费用后,并未给游客上保险。晋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这家公司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相关规定,对其处罚款3.49万元的行政处罚。
广告违法
商家发布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弄虚作假就会受到处罚。2021年5月,我市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房地产广告,然而其内容却包含“风水”“太极”“财运”等迷信内容。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这个广告违反了《广告法》第九条内容,依据相关规定,对其作出责令改正违法宣传行为,并处罚款24万元的行政处罚。
此外,我市某培训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教育培训广告,含有“初中化学某某老师,2016年山西中考命题组组长,2017年山西省适应性考试命题人,山西省中考命题团队化学学科组长”等明示有相关考试命题人员参与培训和利用受益者的名义作推荐、证明的内容。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作出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
商标侵权
“李鬼”不是“李逵”,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故意混淆,企图鱼目混珠。2021年11月,我市一家酒业公司未经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授权或同意,擅自使用“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汾酒集团”“汾酒集团品牌运营中心”等名义开展商业营销活动,使相关公众误认为其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在特定联系。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1年7月,我市某商贸有限公司通过数据采集软件,采集他人店铺的原创商品图片、商品详情页及商标,上传至自己店铺商品页面中,展示给消费者,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作出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此外,这家商贸有限公司还为了提高运营店铺的销量和排名,通过刷单的方式提升所售商品的销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依据相关规定,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 张勇
消费投诉热点涉及六个方面
分别为食品、百货、电器、交通、文娱、直播
3月14日召开的202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协公布了2021年度我市消费投诉热点,涉及食品餐饮、日用百货、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文体娱乐、直播带货6个方面。
食品餐饮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所售食品过期、变质、缺斤短两;网购食品为“三无”产品;销售食品时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比如宣称零糖、零脂肪等,实际情况与之相反。
日用百货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产品质量不过关,服装的做工粗糙、面料起球、褪色、开线等,鞋的鞋面开裂、脱线、脱胶等;商家重销售轻服务,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拒绝退换货、不履行“三包”义务及“7天无理由退货”等承诺。
家用电器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以低价、新颖吸引购买小家电,商品质量差,使用中易发生故障;家电出现故障后,维修困难或维修成本高;网购家电送货上门后,商家常以包装已拆、封膜破损、已开机使用等理由设置退货退款门槛。
交通工具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在消费者不太了解车型的情况下,不充分告知车型配置、产品迭代等,导致后期发生各种消费纠纷;同一故障多次维修得不到彻底解决,导致消费者频繁往返4S店,耗时费力;宣称“零利率”吸引贷款购车的消费者,实际上免息车贷不等于免费贷款,消费者还要额外支付手续费等。
文体娱乐方面,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有:诚信缺失,交款后支配权完全由商家说了算,店面突然消失和迁移导致消费者维权难度加大;销售服务陷阱多,虽与消费者签了合同,但设置不得退卡或退卡收取高额违约金等条款;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直播带货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商品货不对板,甚至销售“三无”、假冒伪劣商品;预订的生鲜食品不新鲜;交易过程中缺少第三方监管,易发生卖家不发货或延迟发货等情况,消费者如对商品不满意也很难得到退货或申请售后保障。
(霍铮)

分享来源:网易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2GQP2ON0535B1FH.html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邮箱:tousu@wywb.cn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物业外包联盟社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赣ICP备2023015604号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