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凌晨,长宁区新华街道法华苑小区,居民周平在家中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地上是4只橘子,想来应该是物业代为分发的物资。
于是他想起前一天凌晨,自己与另外两位居民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小罗,一起连夜分发物资的经历,写成文字后分享在了小区的业主群。巧合的是,同行的另一位志愿者,小区居民倪伟东也将感想分享在了群里。
这下,早上推门就看到新鲜物资,感叹“仿佛圣诞老人来过”来过的业主们,终于清楚地知道,深夜在小区里为大家奔忙的身影是谁,他们是这座社区里最可爱的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找到了分享志愿者经历的两位居民,还有在他们文字中“高频”出现的法华苑物业工作人员罗兰。在他们的讲述中,疫情之下,上海社区真实而鲜活的邻里之情,跃然纸上。
多一分凝聚力,多一分邻里之情
讲述人:倪伟东,长宁区新华街道法华苑居民
虽然上海疫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4月7日凌晨的一次志愿者服务,让我体会到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我想用文字记录一些点滴,让身边的朋友更了解此时此刻的上海。
过去一个星期,小区的微信群里已经有很多“中华好邻居”挺身而出,找寻资源、制作表格、安排派送、负责收付款。我也报名了小区志愿者,负责为住户们配送蔬菜、鸡蛋、牛奶、鲜鱼等农副产品。
因为答应了帮忙分发物资,所以6日晚上我不敢睡觉,怕睡过了会失约于一起做志愿者的邻居。一直等到凌晨1点半,物业的小罗终于在群里通知,物资到了。于是我就戴上口罩下楼。到小区大门口,小罗协助我们三位居民志愿者穿好防护服,还坚持让我们换上N95口罩、戴上手套和帽子。负责团购的“团长”也打印好清单,让我们了解每家住户的所需物资。
此时,小罗已经安排好了消杀药水,我们四个人将物资逐一进行消杀。大家分工合作,我和小罗搭档,我拿着纸箱转6个面,小罗则拿着一个不大的喷壶进行消杀。其他两位志愿者也在做消杀,并按照记号将物资进行分类。就这样,我们把将近100盒物资彻底消杀完成。
小区只有一台很小的手推车,我和小罗负责将物资送上楼,给各家住户。另外一队负责将物资按照订购清单,在纸箱上做记号,并挪到大堂门口以方便我和小罗运送。
我和小罗这一组一般从底楼开始分发。一方面怕物资放在门外过夜,会影响品质;另一方面又担心半夜敲门吵醒邻居,不太合适。最后我们决定,物资里有鱼、有鸡的住户,就尽量多敲几下门;只有蔬菜的住户,轻轻敲一两下就结束。
由于我们衣服穿得有点多,加上防护服和口罩,来回搬运以及在电梯里的时间久了,连续多天辛苦工作的小罗终于感到身体受不了,开始头晕并蹲坐在电梯里。我赶紧分发完物资,让她先坐在三号楼的大堂休息,我和另一位志愿者周平老师继续负责运送。
然而,当我们送完一轮后,又见到小罗继续忙着将物资逐一分配好。她实在太有责任感了!深夜,我们三个志愿者一轮又一轮地将物资搬运到各家各户。我想,大概运送了有十趟左右吧。
凌晨3点半,物资终于全部分发完成。虽然只帮了短短两个小时的忙,但我真心体会到物业和社区基层的不容易。小罗一位女同志,之前是怎么能处理完体量这么庞大的物资的?她熬夜到凌晨,还积极为住户们分发所需物资,真的让人很感动。
我们三位志愿者只是在某一个夜晚,帮了一点小忙。那过去的七八天里,小罗他们、志愿者们和业委会的大家,又为我们小区付出了多少呢?
不是自己亲身经历,根本无法知晓,原来小区连一辆比较好的手推车都难找,就算喷壶也只有很小的那一种,资源的不足让小区的工作更难了。不过,这一次参与志愿服务,也让我对小区有了重新的认识。物业和社区的“给力”有目共睹,邻居们帮忙找团购资源、制作高效的物资表格,也体现了邻里间的守望相助。
4月7日早上,我醒来后就将凌晨做志愿者的“初体验”分享在了小区业主群里。没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记录,忽然唤醒了大家内心深处对小区的感动,都在群里感谢物业、保安的工作,表达敬意,致敬他们在疫情期间为小区和居民的付出。
我住在这里快十三年了,这次在疫情中感受到了这个小区特殊的暖意。希望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时,我们小区可以在二楼办个庆祝会,感谢工作人员这段时间的帮忙,也让小区多一分凝聚力,多一分邻里之情。
这个世界最可贵的是人性之善
讲述人:周平,长宁区新华街道法华苑居民,松果设计公司创始人
半夜1点,我听闻敲门声,但未见其人,想来是刚刚配送牛肉的小区志愿者,或者物业的小罗。开门后发现,地上有4只橘子,2个一袋煞是可爱,就像某个邻居小鬼在和你玩的某种神秘游戏,或者什么接头暗号……
这是什么,这当然是某位“中华好邻居”送的。没有人说,我也不知道是谁送的——此时此刻,我想,“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包括刚才某个热心“酒鬼”默默送来的香槟。
回想起昨晚,我在搬运、分发蔬菜礼包的时候,我就是“无我”。有时你并不需要别人知道你,而你只是做了,做了就对了。
就像在小区微信群里发起接龙、制作表格、汇总统计、答疑解惑、分享余粮、提供翻译、组织运筹……等等等等,每天如此多的信息,以秒速在更新的接龙,谁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付出什么,只是快速地被刷屏所淹没。太多太多,太快太快,“爬楼”已是体力活。
我们的记忆闪存只有2秒,无法记住各位,很多时候也分不清楚,因为根本不认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电梯里,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大家不是为了让他人记住而去做,只是想做、应该做、可以做——做了就对了!
这是什么?这是人性的本质。乐于分享、追求美好、帮助他人,努力创造自身价值,哪怕就是那么一丁点的小事。
相信这波疫情过去后,我们肯定要马上各自转换频道,开始忙于工作、拼搏,忙于化解各种焦虑和事业的压力,而不是忙于微信群里的各种拼团、抢菜、柴米油盐。
但是,我相信,很多改变已经发生了。无论是我们自身,还是关于这幢熟悉的楼栋、这个小区,亦或是这座城市,我们会觉得邻里关心、家长里短和互帮互助,也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会少了群里每天成千上万条的信息——当然,希望不要再有发这些信息的机会——但却可能多了一份楼道或电梯里的问候与闲聊,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那样各自看着无聊的电梯广告和跳闪的楼层按钮。
我一直很怀念的儿时的邻里关系,通过这次居家封控似乎又找到了。温暖互助、关心分享、走家串门……相信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吧。
今天的中国,太需要温度、太需要温情,不然大家都太累了。因为我们都太拼了,弦是会断的,于社会也一样。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互相的理解和温情。尤其在这样一个因疫情而封控的环境下,很自然地让我们选择了开放与互助之路、付出与宽容之举。
这是什么?这是善。因为,这是人性的本质。
2022年4月8日凌晨,有感于这个魔幻般的疫情之下。
为城市正能量增添一束光
倪伟东和周平多次提到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小罗”名叫罗兰,是个川妹子,1979年出生的她,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是脆生生的,说话像连珠炮。小区里的居民情况她如数家珍,但却记不起是哪一天夜里一口气送了100盒菜,因为每一天都是那么忙。
法华苑距离地铁交通大学站很近,地段很好。这样的上海高层小区在很多人看来,居住的居民可能有些“高冷”。但小罗说,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在这个只有168户的小区,她随手在业主群里发布一条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就立马有近20个人报名,让她能轻松地分类出“核酸检测群”和“物资分发群”两个重要的志愿者团队。
一个“小区”的构成,有业主(居民)、居委会、物业(有些可能没有),维系彼此的可以是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设在小区里的办公室,或是一次主动点头的君子之交。上海社区中素来颇具特色的“边界感”,和居民之间默契形成的“安全距离”,在疫情中都经历了打碎再粘合的过程。
从未谋面的邻居愿意凌晨为你送菜,不知姓名的对门会主动送来你急需的米面粮油,一切预料之外的善意都令人庆幸和感动,也为疫情中迎风挺立的正能量增添了一束光。
分享来源: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536375189_121332532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邮箱:tousu@wyw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