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机关干部在上海封控小区当楼组长,一个月后感叹三个“没想到”
已绑定手机
goblin_y 发表于:2022-4-28 13:56:0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23

  4月21日,位于徐汇区龙华街道的百汇园一期,小区的10栋居民楼都新张贴了一份“封控期间管理公约”,不仅有所在居委会盖章和物业经理签字,还有10位志愿者楼组长的集体签名。
  “90后”叶嘉琪是签字的楼组长之一。她是小区居民,也是杨浦区的一名机关党员。浦西静态管理后,她第一时间向居民区党总支报到,原地转化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生平第一次当起了楼组长。
  作为公约的起草者之一,如何让一份由居民自发制定的社区临时管理公约获得居委会、物业的认可,甚至“反过来”配合居民,这让叶嘉琪感到一种与工作时全然不同的慎重与责任。她向我们讲述了近一个月来,这个紧邻徐汇滨江的商品房小区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

  《百汇园一期封控期间管理公约》
  讲述人:叶嘉琪,杨浦区机关党员,徐汇区百汇园一期志愿者楼组长
  建立机制
  过去一个多月,很多人都说,上海封控小区陷入了电视剧《开端》中的循环,每当小区有新的病例出现,就要像科幻片中那样重新倒计时14天。
  我们小区也经历过这样的循环。封控后不久,出现了个别居民、保洁等人员不断确诊阳性的情况。大家很快意识到,小区唯一的出入口,西大门,是封控期间疫情传播最大的风险点。而一度变得混乱无序的团购,则是问题根源。
  根据最初浦西4月1日至5日的封控通知,大部分居民准备了可以维持一周的物资。但4月7日,随着解封日期的不确定,明显有不少家庭陷入了物资储备不足的焦虑,各种团购风起云涌。那几天,小区西大门犹如一个集散中心,进出的团购、快递不断。与此同时,好几栋楼都出现了核酸异常、抗原检测阳性的人员。
  尽快建立机制、遏制混乱,是我们几位楼组长最直接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封控日期不断从零开始的恶性循环。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同。于是,我们10位楼组长和志愿者代表拟定了一份社区公约,共8条规定,包括建立居委会、物业和志愿者楼组长的三方联合工作机制,对团购、核酸检测、信息公开、垃圾消杀等居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责任明确。


  小区大门执勤志愿者和物业保安一起查验外卖小哥的核酸证明
  既然是公约,那就要面向社区中的每一个群体。比如,公约要求居民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做好个人健康保护,严格遵守“足不出户”的防疫要求。此前,我们小区一直有不够自觉的住户悄悄在小区晨练、遛狗。为此,公约专门明确了居民楼的“出楼管理模式”,楼栋志愿者出门取快递、分发物资都要佩戴临时出入证,任务完成后消毒好还给楼组长。小区每天早、中、晚还有志愿者三班倒巡逻,发现出户的居民就及时劝回。
  公约对小区的“团长”、志愿者们也有约束。比如,团购必须纳入小区的统一规范管理,楼组长兼任楼栋的“总团长”。居民原则上只参与楼组长审核过的团购,不能私自组团。每栋楼每周都会提前发布自己的团购计划,团购价原则上不得在供应商报价的基础上加价。总之,非必要不团购,团购了就要纳入小区统一的消杀、配送和管理体系。
  我们在公约中还对居委会、物业提出了协作要求——每天都要发布小区的“疫情每日通报”,由居委会汇总小区居民和物业每天的确诊人数、核酸异常、抗原阳性、复测结果以及转运情况,公布在三方联合工作机制的微信群内,由楼组长转达给楼内业主。


  上述环节需要高效、快速。好在,我们小区志愿者中有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邻居,对物业、居委会的职责和工作思路很熟悉。他主动承担了沟通工作,将居民诉求、志愿者的提议转化为居委会和物业可操作的方案,就像一个信息交互枢纽,让我们小区的管理公约在短时间内出炉。
  遏制混乱
  既然产生短暂混乱的根源是团购,那我们就从团购着手,将无序变得井井有条。关于这一点,我们小区有个很好的基础——志愿者很多,而且各有所长。
  我估算了一下,我们小区10栋楼,每栋楼光是活跃的志愿者,少则十几人,多则超过30人,整个小区志愿者的“活粉”体量就有约200人。楼组长们会根据自己楼的情况,设立不同的细分小组。我为我们楼设了4个小组,分别负责团购、物资搬运、楼道消杀和核酸检测

  其中,整栋楼的团购都由我们的团购小组负责开团或是转发,这样保证了日常进入楼道的物资都经过小区的统一收取、消杀和分发,对楼内物品的进出能做到基本可控。令人欣慰的是,这一轮疫情以来,我们楼至今都没有“阳”过。
  搬运组除了负责分发物资,平时主要根据楼内每天的团购安排人手进行配送。这批志愿者经过培训,熟悉物资消杀的流程,能保证配送环节的安全可控。
  消杀组每隔两天会对楼道进行一次消杀,涵盖公共区域的边边角角。我们楼里曾经发起过两次捐款,作为楼栋的防疫基金,用于购买志愿者的防护物资、酒精和次氯酸消毒液等。
  检测小组主要负责组织核酸检测,通知大家按节奏下楼。没有核酸检测的日子,则盯牢大家做好抗原自测,关照居民用腾讯在线文档登记好结果,保证检测“不落一人”。

  不同楼的“团长”、楼组长之间也有微信群展开交流。有相同团购计划的楼栋就尽量把时间凑到一起,减少小区内的重复开团。为此,不少楼都制作了自己的“每日团购快报”,包含“到货预告”“配送已结束”“成团待运输”等模块,让居民对团购计划一目了然,也督促每位“团长”对自己开的团购负责到底。
  团购互通机制的建议来自我们的“牛奶团团长”何海鹏。他是一名资深审计师,对流程规范和标准制定很有经验。他多次提出,各楼栋之间不能各干各的,要将整个小区的团购统一管理,同时要允许差异化需求存在。在他的建议下,不仅各个楼的团购小组运行顺畅,防疫效果也日趋显著。
  在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满足差异化需求,也是我们小区团购的一个人性化举措。之前楼里有位居民跟我说,他们家很不擅长烹饪,几乎从不在家里开火,很希望能团购一些预制菜、点心和速食产品。一开始对方还不好意思跟我说,后来实在耐不住自己差强人意的烹饪手艺来求助。我们征询居民需求后,很快安排了一次团购,结果需求量还真的不小。

  松弛有度、标准化与个性化兼顾的管理公约,不仅让团购变得规范有序,也让居民对小区的管理更加配合。经过20多天的磨合,我们小区目前1500余位居民的核酸检测,已经从一开始用时超过5个小时,降至现在的3.5小时。
  “楼葱”和“楼蒜”
  我日常的工作岗位在政府机关,浦东、浦西静态管理后,除了部分业务岗位的同事要驻守单位,我们其他同事都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原地转化为了志愿者,到居民区“双报到”。3月31日浦西封控前一天,我在社区报到时,已经有许多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党员、退役军人等来报到。大家都与居委会和物业守护小区一直到现在。
  这两天,我们小区出台了一项新举措,组建志愿者执勤和巡逻小分队,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巡逻。这一方面是为了补齐之前的管理漏洞,对每天到小区门口的外卖骑手、快递员做好核酸和抗原结果的查询。另一方面,我们志愿者团队还自发设计、制作了“工作证”,大家进出楼道都要凭证通行,尽可能阻断疫情传播的风险。

  “共享角落”
  担任楼组长即将满月,有很多让我没想到的感受。
  一个“没想到”,是当楼组长和“团长”真的很辛苦。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醒来,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群消息,包括居委会每天的任务通知、居民的核酸和抗原结果,还要看邻居们有没有特殊诉求,比如出门看病、配药等。
  作为一名“90后”,我们这一代其实没受过什么大的挫折。我平时工作没有很多机会具体接触社区,但最近为了制定管理公约,我几乎每天都要跟居委会、物业和居民对接,这些环节对我的锻炼和挑战都很大,我感觉自己也成长了。
  另一个“没想到”,是我们的邻居都如此热心,并且很有责任感。我们小区4月初第一个出现阳性病例的楼栋,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新增病例,可以说基本阻断了疫情在楼内的扩散,这很不容易。这栋楼的楼组长后来分享了经验,就是一定要让大家足不出户,不接触任何公共区域。但这意味着志愿者们就要加倍辛苦。
  “还记得刚开始封控的那几天,整栋楼上上下下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来跑,每天要忙到凌晨2点后才睡;我还曾经深夜紧急办理就医出行证明,开车送一位有流产先兆的孕妇前往医院……如今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位楼组长这样告诉我们。

  来自中国香港的居民志愿者陈先生

  “首席育蒜官”和“首席育葱官”
  我们楼里有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居民陈先生,此前长期居住在海外,现在跟妻子和女儿常住上海。他自己有公司要管理,但封控以来,他是我们楼里最积极、最活跃的志愿者之一。不管是搬运物资这样的体力活,还是分发抗原试剂,或者在小区巡逻执勤,他都冲在最前面。跟他交流时我意识到,他希望能像管理企业那样,促进小区的疫情防控规范有序,这样才能让疫情尽快得到控制,让上海早日恢复常态。
  还有一个“没想到”,是我们的社区比我想象得更暖心。小区里有位八旬高龄的独居老爷爷,每次下楼做核酸时,都有一位名叫周谨的志愿者“一对一”搀扶,一次不落。有他陪伴让老人非常安心。
  最近,我们楼的一层大堂出现了一个“共享角落”,居民们都把家中较富余的食物或生活用品消毒后分享出来。旁边还有两个泡沫箱子,分别种着我们楼的“楼葱”和“楼蒜”,由两位小朋友日常浇水和养护,他俩也成为了我们的“首席育蒜官”和“首席育葱官”。我相信,这份独特的记忆,也正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分享来源:腾讯网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428A014M600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邮箱:tousu@wywb.cn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物业外包联盟社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赣ICP备2023015604号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