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委书记抗疫口述实录:小区封控将满月,上海会好的
已绑定手机
zs2010 发表于:2022-5-3 09:36:4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26



我叫王正芳,今年54岁,是闵行区名都城一期小区的居委书记。
我们小区总共有1500户、4000人左右的居民,其中三分之一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其中以韩、日、美、加等国的居民为多。同时,小区里有一定比例的孤、寡、老、病、残居民,是我们平日里、包括本轮疫情期间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
今年3月中,上海疫情进入比较严峻的阶段,我和我的团队住在小区居委的办公室内,至今已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让我感到非常庆幸的是,目前小区长期没有阳性,过去一个月的社区封控阶段里,居民情绪总体比较稳定,各项防疫的工作有序展开,生活基本物资的供应、团购也顺畅进行,社区环境卫生、垃圾清运也保持了一贯的良好状态。
一、星星之火,如何燎原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社会管理单位,包括我在内,我们居委的工作人员总共6个人。面对大疫,要把小区各项工作开展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扩展出一个有效为居民服务的队伍。
我们社区有一座俱乐部,里面包含包括餐厅、早教、咖啡等社区服务功能的商铺设施,我们的居委会办公室也设在其中。
疫情之后,俱乐部停业,但是俱乐部的经理找到我,主动提出留在小区支援我们的工作。我们居委的人员配置是5女1男,而俱乐部的团队是5男1女,加起来刚好6男6女。小区封控以后,各种防疫和生活物资的搬运、消杀,都是体力活,男同志的作用至关重要。



此外,小区物业公司的保安、保洁员、保绿员多数在小区留守,共计73人。没有具体分工的人员,比如小区的经理,维修部的师傅,也参与到了居委的各项防疫工作中来。
作为基层党总支,无论是社区发动,还是各级党组织发起的党员双报到号召,也为我们征集到20多位党员志愿者。另外,我们在各个楼道群发起的志愿者号召,吸引了共计100多位居民充实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我们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可谓青年才俊如云,其中不乏博士、硕士,以及平时在职场承担重要岗位的年轻人。他们上到为社区建立人员信息统计、物资信息统计的各种专业表格,下到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分发抗原的工作,搬运生活防疫的物资,始终冲在前面,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
考虑到小区里有相当比例的外籍人士,我们发动了一些外籍人士参与到志愿者的团队中来。有来自加拿大的小朋友逐家上门通知防疫工作信息的,也有在韩国居民的群里翻译、发布各项通知的。



这样,我们从一支6个人的队伍,扩展到了一支200人左右的服务队伍,有了人,我的心里就有了底。,有了人,我的心里就有了底。
当然,管理好这样一支队伍并不简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志愿者在有限时间内承担起有效的职责,把所有人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都需要仔细斟酌。
让所有人在一线安心工作,首先要做好防疫物资的保供。我们一方面得到虹桥镇的支援,给社区运来防护服、隔离衣、面屏、口罩等防疫装备,另外我们社区的热心居民还通过自己的渠道,捐赠了240套防护服。
手上有了装备,还是得精打细算地使用。
譬如测核酸的时候,我们不搞人海战术,小区三条流动检测路线,每条线上谁负责支援医护的检测工作,谁负责流动车的驾驶,谁负责举牌引导秩序,请居民保持2米间距,都提前进行设计安排。在志愿者的使用上,我们采取轮班轮岗制,每次启用的党员志愿者占四成,社会报名志愿者占六成,保证所有人得到充分休息,也在防疫物资的使用上做到了心中有数。



最近一次在镇里开会的时候,我悄悄和领导说,我们的防疫装备目前还充足,如果有新的物资下发,可以暂时分到更需要的单位去了。
小区里有那么多留守的物业、俱乐部工作人员,他们的吃住是个大问题。俱乐部腾出3楼的待租空间,为大家提供了临时的住处。在区里调运保供物资的时候,按标准一家一户分发一箱物资,那么我给工作人员一个人就要分发一箱物资,让他们不会饿肚子,有饭吃。我和物业经理说,没有饭吃你找我,活没干好我找你。



我们小区志愿者队伍里,有一位姓叶的牙医,儿子也是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真是父子齐上阵,什么事情都冲在前面。那天我突然来了灵感:是不是可以在居民当中建立起医疗志愿者的队伍?在叶医生的帮助下,一支9个人的队伍很快就建立起来。他们现在一方面建立了微信群,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帮助解决居民的日常看病所需,更关键的是,接下来做核酸,我们就有了自己的采样力量。
我们小区过去测核酸,三条线路,总共也只要6名专业知识背景的医护来做采样员。别看这6个人一来一去,镇里的安排,接送,我们的等待,耗费的社会医疗资源和时间精力是非常厉害的。
有了自己的采样队伍后,实现了小区的全体工作人员两天采一次样,另外负责团购的团长们,需要去医院就诊的居民,都可以走这样一条快速通道,我和镇里的防疫办商量好,他们的人只要每两天到小区大门口收一次样就行,大家都省心省力。
二、身居“围城”,如何无忧
3月7号,上海疫情刚露头,小区17号楼出现密接,我们立刻采取了封楼的措施。
这栋楼有来自9个国家的69位外籍人士。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了由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4人翻译队伍,穿上大白,挨家挨户去敲门,通知封楼信息,人员统计的工作也同步展开。
我们以人口普查信息为基础,不断更新,细化居民的信息表格,把当时在小区外的居民全部叫了回来,尽快进入管理闭环。工作人员上门时,带着打印好的微信群二维码,通知封楼的同时建立起防疫通知微信群,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人在群里可以接收到通知。



这次的经验提醒我,要尽快把其他各栋楼的居民信息作好统计,以备不时之需。到了3月下旬小区进入第一次闭环管理的时候,我们所有楼栋的微信群都已建立完毕。
封控带来的问题很多是我们无法提前预知的,有些情况说来也挺有趣。17号楼封控第二天,楼道里出现了大量的旧物垃圾:旧皮鞋、旧雨伞、旧家电。原来,居民在家哪儿也去不了,一下没事情干了,纷纷开始大扫除,不要的东西堆在门口,我们的保洁员上门挨家挨户收垃圾,这种情况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3月12日,3月18日和19日,小区进行了3次的全员核酸检测。说实话,每一次核酸检测,我的心至少要悬着36个小时,不到小区的核酸报告全出来,担心得觉都睡不着。我办公室的沙发旁边放着一把椅子,专门用来睡觉时搁手机,我跟防疫办的同志和镇里的领导说,最怕就是接到你们的电话,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4月1日,小区开始进入全面封控,要求居民居家隔离不下楼。31日晚,针对如何封楼,我和物业的战友们开会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把大门锁上肯定不行,有防火和安全的隐患,也必然引发居民强烈的不满;完全靠自律,确实也担心部分居民会过于“放飞自我”。最终我们决定,在门口先拉上警戒线,提醒居民不要出楼。
结果第二天一早,不少居民带狗下楼,穿越警戒线在小区里遛狗,甚至还有居民穿成大白遛狗的。我们当晚的工作碰头会上决定,虚拦一下还是不行,还是得用警戒线将门把手捆住,这样万一出现紧急情况 ,不影响居民破门逃逸,但遛狗出楼栋的现象还是得有措施予以制止。



第二天清早,居委会的电话果然被居民打爆,大家对不能遛狗表达了很大的不满。我们小区一个小名人,来自加拿大籍的10岁小志愿者艾嘉,她的父亲就是个爱狗人士,为了遛狗的事找了我四次,最后把女儿都派上阵,跟我“交涉”。我和她说,我知道爸爸要你跟我说什么,但是现在大家都不能下楼,你作为小志愿者,能不能也帮阿姨一个忙,配合一下呢?
我和同事们说,这种时候不仅要坚持原则,更要耐下性子,和居民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争取到他们的谅解和配合。
说实在的,当时我的心情很不好受,平时看到小区里孩子们嬉笑打闹,小狗在草坪上奔跑,总让我觉得这个社区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现在的小区一片寂静,路上空无一人,这份萧条让我特别难过。



封控时间长了,小区里的孤、寡、老、残、病的看病、用药也成了问题。
4月1号的时候,我半夜接到小区保安的电话,一个很年轻的小姑娘在小区里游荡。我赶紧出门找到这个姑娘,当时就觉得,她精神状态不太对劲。把她送回去以后,我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孩子才20岁左右,父母都是高知,母亲因为身体原因在医院做手术,只有父亲在家陪伴孩子。这个孩子一直都有精神疾病,家人开始觉得可能是抑郁症,希望在家陪她慢慢调理,但实际上已经病得比较严重,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过了几天以后,我又接到电话,姑娘在家要跳楼,我马上再赶过去。当时孩子的母亲已经回到家了,刚做完手术,身体特别虚弱,折腾了一个晚上的夫妻两个人都精疲力竭。当时楼栋不还是封控么?我还是决定把孩子带下来,万一家人不注意了,她真跳楼了怎么办?
我带她在小区里散步,跟她聊天,跟她说,你看小区的花儿开了,是不是很美?



等她逛累了,我带她去我的办公室,热了杯牛奶,剥了个鸡蛋,让她吃完睡一觉。她睡得特别不好,一会儿醒一会儿醒。
第二天,我和她的父母说,该吃药吃药,该看病看病,还是得面对现实,不能再拖下去了。夫妻俩接受了我的建议,我马上开始打电话联系测核酸,联系医院,联系派出所,联系镇里,所有章盖好手续办理齐全,两天以后,母亲陪着孩子去住院了。
最近,我们居委的同志一有空档,就要忙着统计小区里有慢性病的居民,收集他们的病历卡和社保卡,我们开车带去医院,统一配药。



前一阵,我和志愿者在俱乐部整理发给居民的防疫礼包,一位居民冲进来,情绪十分激动。我听到声音过去,问她什么情况。原来,之前她让我们帮忙配的三种药都配错了。
她对我说,王书记,平时我那么信任你,这次真的对你太失望了。
其实,当时配药去的是我们后面片区的一位居民,他也是热心,好不容易去趟医院,就帮大家一起把药拿了,估计是忙中出错。
我和她说,关键是解决问题,你现在到底是着急药的事儿还是钱的事儿?如果是药,咱们想办法再去配;如果是钱,走的是医保,疫情期间,药离开了医院就是不给退的,我们得想办法来处理。发脾气不解决问题,咱们好好来商量对不对?
一周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上门把重新配好的药送去了她家,她说,那天大家沟通上不够到位,和我们的小朋友打了招呼。



都说人失去自由的滋味不好受,咱们的居民封控在家,有情绪,会激动,虽然当下我们也会觉得委屈,其实最后互相也都能理解,对不对?
三、团购真香,如何无碍
大家都离不开的团购,也成了我最担心的问题。
小区保持全阴到现在,很不容易,团购、快递是最大的防疫破口风险。不让团,居民生活没法保障;放开团,一旦出问题,一阳阳一家,一阳阳一片,怎么收场?
一方面,我们组织志愿者消杀队伍,每一件进小区的物资,都进行大小两轮消杀;再一方面,就是要从团长入手,把工作做好。我们建立起团长沟通微信群,要求每位团长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的报告,运送物资的车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同时,要求物品送到小区之前,一定提前报备,方便我们组织消杀队伍在大门口接应。



有团长跟我表达了难处:物流到了什么进度,他们也经常说不准。我和他们说,东西预计什么时候到,你们发货的时候就通报我们,不要怕多报备几次,但是一定要信息同步。
小区里还有不少爱心人士,包括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来源,给小区捐赠物资。
我们小区里有一位居民,是知名食品品牌的大股东,一下给每家捐赠了4盒豆腐;还有我们的团长,一个叫Jeason的小年轻,他在郊区有有机蔬菜的大棚,一边组织团购,一边给小区每家每户送了一箱新鲜的蚕豆,品质受到居民挺广泛的认可。
最近,Jeason小哥在我们的地下车库摆起一个临时菜摊。每轮团购多出来的蔬菜,就放在那里供有需要的居民散买。最早Jeason是想设一个点,把这些菜无偿捐给有需要的人,后来我跟他说,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以价格作为杠杆,让这个善行有序落实的同时,帮到更需要的人。



对于那些小份的捐赠,十几袋包子,几箱牛奶,我们也很欢迎。因为手头掌握着小区孤老的名单,我们会把物资分发到他们的手里。3月31号的时候,一对老夫妻从外面回到小区,我知道情况以后,组织了一批捐赠的食品送到他们家,老夫妻特别开心,要说物质条件,他们本应什么都不缺,可是刚回小区,第二天就封控,肯定来不及准备食物,这些食品也就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现在物资越来越充足,小区里开始团购小龙虾、蛋糕、椒盐牛蛙。组织这些团购的团长,我不拦着他们,但话说的是不太客气的:小区全阴这么久,真是来之不易,这些“非必要”的食物,能少吃就少吃一点,保持全阴到最后,大家出门尽情觅食,是不是对大家都更好?



四、再说几句心里话
驻守在小区到今天已经超过一个半月,小区封控也满一个月时间了。个中辛酸,冷暖自知。每天从沙发上醒来,等待我的是微信上看不完的各种工作信息。居民都说,我们运气很好,在上海一路保持全阴的小区,毕竟是少数。我同意这种说法,也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
不过,要维持这份幸运,不靠精细再精细的工作,不靠全体工作人员和居民的一起配合,是无法想象的。
惊蛰已过,转眼是清明,蚊虫开始出没,小区最近要开始组织蚊虫消杀的工作。住进办公室的时候,我们还穿着厚外套,甚至羽绒服。这一个月,艳阳高照我们感受过,大风大雨也领教过,一转眼竟快到初夏的光景了,真让人不免感叹时间的流逝。



一位来自广东,在上海定居的朋友跟我说,封控期间,她问女儿,还要不要继续在上海,做上海人?他们家四岁的小朋友回答说:“上海会好的。”那天听完这个故事,我第一次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来自兰州,出身自部队的大院,98年作为人才引进来到上海,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3年的时间。我想每一位享受过这座城市的舒适便利、把事业与人生扎根在这里的人,都热爱这里,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相信“上海会好的”。
现在只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秩序中来,这个小区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今年,我想从区里争取到更多“美丽家园”的相关项目落地我们小区,让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们的环境在起变化,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范家乐


分享来源:网易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6AJALP005506BEH.html


声明: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邮箱:tousu@wywb.cn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物业外包联盟社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赣ICP备2023015604号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