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帮|杭州一小区对违停电瓶车锁车、收费,这样合规合法吗?
已绑定手机
linchaodagege 发表于:2021-12-5 21:34:5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边程壹
  最近,有读者向小时新闻后台发来了求助:我住在杭州三卫家园东苑,我们小区对于违停超过15分钟的电瓶车物业就会上锁,如果要开锁还需要收取10元服务费。我虽然自己没被锁过,但我对物业是否有权向住户收取所谓的开锁服务费持怀疑态度。
  对于电瓶车的违停管理,有的小区是实行口头警告,有的小区是贴条,而杭州这个小区要锁车并收取10元开锁服务费,确实不多见。
  这个小区为何要实行这样的电瓶车违停管理?合规合法吗?今天(12月1日)上午,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杭州三卫家园东苑。
  1】这个小区,非机动车违停会被收取开锁服务费
  三卫家园东苑是一处回迁房,共有11幢单元楼。


  小时新闻记者在这个小区里逛了逛,目光所及之处并未看到有违停的电瓶车,倒是看到了不少醒目的标识,标识上的内容分别是“此地面严禁停放,电瓶车违者上锁”和“非机动车请停至地下室非机动车库,有序停放,禁止骑车上楼,违者锁车,开锁服务10元/次;机动车请停至地下车库,车头统一朝外,违者锁车,开锁服务费30元/次”。



  而在单元楼的入口墙壁处,也有公共区域严禁停放非机动车的警示。
  住在这里的居民对这样的电瓶车违停管理方法知情情况如何?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小时新闻记者询问了几位居民。

  业主孙阿姨住在7幢2单元,平常会骑电瓶车买菜代步。首先,她对于小区对于电瓶车违停的管理方法是知情的。“入住小区之前,印象中物业都告诉过我们,对于小区会怎么管理,还签了字的,其中就有对于违停车辆的管理方案,我都是知道的。电瓶车直接停在地下车库很方便啊,我停车也一直很规范。不过我也听说有些居民不大赞成这种管理方式,认为物业不该收取费用。”
  小时新闻记者正好问到了一位被收取过开锁服务费的刘女士。刘女士表示:“当时我要去楼上拿个东西,以为会很快,但是临时接了个电话,再下来的时候电瓶车就已经被锁了。我感觉停的时间应该没有超过15分钟,还没有达到锁车的条件,但我为了赶时间,来不及解释,交了10元开锁服务费就走了。”
  在那之后,刘女士即使有时只是离开一小会儿,或是去楼上一趟,都会把电瓶车停在地下车库。“就是怕万一又被查到,会比较麻烦,有时也希望物业对于业主的特殊情况能通融一些。”刘女士表达了她的观点。
  也有居民明确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其持反对态度,物业无权收取开锁服务费。

  2】小区物业:管理规约都经过了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并公示
  听过了居民的对于小区电瓶车违停管理的看法,小时新闻记者随后来到了小区的管理方,杭州三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物业公司的黄主任对违停管理的制定及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首先,在三卫社区居民公约之业主临时管理规约里的第二十五条里有规定:未停放在指定位置的车辆,时间超过15分钟,物业将收取开锁服务费10元。而所有的管理规约,都是经由社区的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而且居民要同意签字才会实施。这样的管理,主要也是针对回迁房小区人员杂且人员流动大的管理难点而制定的。”黄主任说。
  小时新闻记者也把该管理规约拿到了三卫社区,在相关负责人处得到证实,确实是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共同制定并实施的管理规定,不过同时这位负责人也表示,相关违停管理办法主要还是为了更好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而居民对于物业是否有权收取开锁服务费和违停15分钟时间该如何计算这两个问题,黄主任也进行了回答。
  “在管理规约的总则中的第二条提到,临时管理规约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均具有约束力。制定这样的规定,目的是为了对小区进行更好的管理,收取开锁服务费只是一种管理形式,而且收取的服务费都会用于小区。实际上,办法实施以来,因为违停超过15分钟而上锁的电瓶车一天最多一辆。”黄主任说。

  至于违停时间超过15分钟时间如何界定,黄主任介绍物业工作人员会进行小区巡逻,对于违停车辆进行关注,虽然不可能时间非常精确,但也不会看到违停就上锁的。设置15分钟的违停时间,也是为了照顾一些业主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停到地下车库的情况。
  3】律师:小区业主知情并签字同意,按管理规约实行
  对于三卫家园东苑小区里的“电瓶车违停上锁,并收取10元开锁服务费”是否合法这个问题,小时新闻记者咨询了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松涛。
  陈律师说,“既然那份业主临时管理公约是业主知情并签字同意的,那在物业管辖范围内,就是以管理公约中的规定来实施。”
  像这个小区这样,违停电瓶车要被锁、被费,你对此怎么看?关于电瓶车的管理,你家小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来小时新闻留言讨论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来源:腾讯网 http://new.qq.com/omn/20171106/20211201A0AR6X00.html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物业外包联盟社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赣ICP备2023015604号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56号